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薛国骏:快速检测苏州模式开拓公益诉讼新机制
时间:2021-12-0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公益诉讼领域,率先探索以巡回工作站、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地图为支撑载体,以常态分区主动巡查、目标线索精准排查为工作方式,以一系列现场勘查规范为制度保障的公益诉讼技术支持321市级院”模式,为切实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提供可借鉴的参考范本。

苏州模式蕴含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主动发现线索、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的价值。对于群众安全需求与检察公益诉讼供给现状之间的突出矛盾,充分借助快速检测利用其技术优势,将检测设备以移动式、便携式、车载式前移,进入违法现场直接进行快速检测,实现公益诉讼工作由等待举报等“被动司法”向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发现线索、深挖案源等“主动办案”模式转变。

二是具有落实调查核实权、做实证据体系的价值。在以确认公益损害事实为中心的证据体系下,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离不开调查核实。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1条对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作了原则规定,技术支撑为该项权力落实落地提供了实现路径,并且逐渐成为决定公益诉讼成案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因此,快速检测作为主动发现线索后启动调查的基础方法,拓展了公益诉讼案源空间,并且根据快速检测初核情况开展检验,检验结果就可成为公益诉讼办案的司法依据。

三是具有提高公益诉讼效率的价值。快速检测是办案部门实行现场核查的重要技术辅助手段,不仅具有机动灵活、检测快速、方法简便、筛查面广等特点,而且能够弥补现场检查、平台查看等日常监督的不足,为提高公益诉讼工作效率插上科技“翅膀”,在有效保障群众安全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针对一起人大代表反映的某河道污染问题,巡回工作站仅用3小时即完成河道水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在10天内完成河道周边企业排污排查、河道清淤疏浚。

苏州模式中的创新机制:坚持把问题当命题“求突破”,探索公益诉讼技术支持新模式。

一是打造巡回工作站、快速检测实验室、快检地图“三个载体”。

 巡回工作站是技术支持公益诉讼最前线的作战平台,根据办案条件要求选用具有较强地形适应能力的皮卡车,配备空气、流体、食药、土壤、噪音等五大类快速检测设备和无人机、采样器材、样本保管箱等设备,对常见的环境、食品案件线索进行检测和初筛,并快速准确地得出鉴定意见。如通过无人机搭载检测设备,可以开展不受距离和空间限制的水样提取、气体检测、热成像等。

 快速检测实验室作为巡回工作站的后台支撑,主要用于工作站仪器设备的保养、试剂和样本存放、危废处理、周期长的检测等。实验室目前面积28平方米,配备18台仪器设备,编制了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各类作业指导书49份,可开展水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土壤重金属、大气粉尘、可挥发有机物、食药品非法添加物等项目的检测。

 快检地图是记录巡回工作站、快速检测实验室工作状态和数据的有效载体,地图记录的信息分为案件基本信息、根据监测结果的后续处置、检测标准及线索摘要、工作中形成的文书等,用来跟踪、分析违法情况和变化趋势,为检察公益诉讼提供决策参考,如将办理环境类案件的相关情况标划在苏州地图上,构建“生态环境污染地图”。

二是探索“常态分区主动巡查”“目标线索精准排查”两种工作方式。“常态分区主动巡查”,就是定期对特定区域或领域开展线索筛查,主动发掘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同时通过常态化、流动式的巡查,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对群众进行公益诉讼宣传和法治教育;而“目标线索精准排查”,则是对于业务部门要求介入具体个案,开展检验鉴定,同步记录、提取、固定证据,为诉讼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在开展快速检测162次中,主动巡查检测47次,应要求精准排查检测115次。

三是出台一套现场勘查规范制度。出台《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加强技术支持保障的工作意见》《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巡回工作站支持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工作协作办法》等,对调查取证、实地勘查、样品采集和快速检测等工作内容进行规范,探索确立公益诉讼现场勘查和检测的证据属性,使之能够在庭审等诉讼过程中发挥效用。如为规范生态环境领域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查明现场环境空气、水质、土壤、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情况,制定《苏州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现场勘查规范》,从前期准备、现场调查、现场采样及检测、现场走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案件办理提供明确规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