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检察机关单打独斗行不通 建议要多争取专业力量支持
时间:2021-12-0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是检察机关一家的事,靠检察机关单打独斗也不可能做好,需要的是各方协调配合。发言中,多位委员就如何加强各方协同提出多项建议。

 

2011年,云南铬渣污染事件,鉴定机构开出700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费用的报价;某污水处理公司污染环境案中,检察机关索赔560万元,鉴定评估费用高达120余万元;一电镀作坊污染环境案中,鉴定评估费用甚至超过了修复费用……目前,鉴定费用高、可选择机构有限、覆盖领域不广泛等问题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主要瓶颈。特别是鉴定贵问题,基层反映比较强烈。

 

鉴于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物理室主任温香彩建议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包括细化关于专家辅助人主体资格的规定,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健全专家辅助办理机制,对于一些无法鉴定、鉴定成本过高鉴定周期过长以及赔偿诉求较小鉴定明显不经济的案件,可以通过专家辅助人制度认定相关事实。此外,还应建立公益诉讼专家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与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共享共用的专家名册或专家库。

 

 “绝大多数检察公益诉讼案件,律师都广泛参与其中,律师作为专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启元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袁爱平建议建立律师检察公益诉讼参与机制,构建公益诉讼专业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建立律师检察公益诉讼线上及线下服务平台,将检察公益诉讼纳入律师法律援助范围,支持律师以专家顾问身份提供专业意见或方案,支持律师协同检察机关为公益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提供专业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