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想要高效推进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能少。以下三个检察院都有自己的制度建设经验,三位检察长从办案实践出发,带来了提升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的“秘籍”。
如何确保诉前检察建议及时整改落实到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检察院检察长覃静之介绍了实践中的经验:宣告送达,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回访,督促行政机关整改落实;共同调查走访,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联合约谈,形成保护合力;将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县直单位绩效考评,促使整改落实;及时召开联席会议,掌握行政机关执法办案进展情况。
“以破解疑难问题为重点,着力打破公益诉讼瓶颈制约。”浙江省乐清市检察院检察长潘勇介绍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乐清经验”,其中提到要借助“外脑”破解专业技术难题,引入生态修复赔偿磋商制度,设立生态损害赔偿金账户。
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检察院检察长宋斌说,要寻求资源整合空间和制度耦合路径,进一步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完善。要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案件动态办理机制,融入生态检察恢复性司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损害赔偿制度衔接,充分发挥诉前检察建议的环境治理机能。